时间: 2023-10-27 10:56:11 | 作者: 媒体动态
前不久,乌鲁木齐市出台了一条关于出租车营运证管理的新规定遭质疑,其中车容车貌不合规定将不再续签的内容是招致反感的因素之一。
迫于公众压力,原本打算新年伊始便生效的新规定暂告搁浅。有人认为,此事透露出地方政府官员管理中服务意识的缺失,太过一厢情愿只能招致公众不满。
2006年12月4日,为了解决乌鲁木齐出租车客运市场存在的管理脱节、车容车貌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营运证私下交易严重、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乌鲁木齐市出台了《城市客运经营使用权许可延续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第八条规定,经营者及所属从业人员在有效经营期(或一年)内违法、违规及违反行业管理规定,有所列12种行为之一的,经营使用权(俗称出租车营运证)到期后不再予以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规定》中所列的12种行为包括:车厢文化打造不合格,两次被责令改正的;车容车貌不合规定三次被查处的;发生重大安全责任(全部或主要责任)事故的;经营者死亡或丧失经营能力的等等,若违反其中一条,都将会被取消来年营运资格。
乌鲁木齐市交通局法规处处长胥敏告诉记者,乌鲁木齐市30%的经营者以投资的方式获得城市客运经营使用权,再交给从业人员经营,致使管理脱节,管理措施不到位;目前一个营运证已经炒到三四十万元,高出政府出让价三四十倍,给交易市场中专门从事倒买倒卖经营使用权的“车贩子”以可乘之机,价格越炒越高,导致价格不可控制,为后期进入行业的经营者带来一定风险。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只有出台管理规定才能不断调节和控制盲目投资和管理不到位现象。
《规定》公布后,乌鲁木齐6000多名出租车司机反响强烈,不少人纷纷向各部门投诉。
在当地电台的交通热线里,《规定》引发的议论已持续近一个月,而且愈演愈烈。乌鲁木齐市电台交通热线主持人戴良燕说,就一个问题持续反映这么久极为少见。大多数打进电话的出租车司机都认为,《规定》未经听证颁布,其是否合理合法值得怀疑。
如此大的反弹让管理部门始料未及。迫于各种压力,在《规定》即将生效之时,乌鲁木齐交通管理部门做出了暂缓执行的决定。
为打造温馨、和谐、文明城市形象而出台的《规定》,为何出现如此大的“不和谐音”?
一位肖姓司机说,所谓“车厢文化”就是指在车厢内张贴的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但乘客破坏这些广告咋办?加上乌鲁木齐雨雪天气较多,冬季大气污染严重,地面积雪很快就会变黑,这样的天气下,要一直保持车身干净根本做不到。以前车容车貌不达标顶多罚款200元,现在却直接影响来年的续证问题,这样的处理太重了,让人不能不怀疑管理部门的动机。有的司机则直称是管理部门想借机收回营运证敛财。
新疆天地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齐岳说,这好比脸没洗干净要被杀头一样,明显处罚过当。
有市民说,吓死你,我就轻松了,政府这种管理手段未免太过简单,有推卸责任之嫌。更有人担心,《规定》的管理标准模糊不清,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
据了解,乌鲁木齐市区目前共有6400多辆出租车,分属40多个车队。由于营运证发放受到严格限制,在乌鲁木齐跑出租车,从他人手中购得营运证,眼下至少要花30多万元。如果仅仅因为卫生问题,营运证就被取消的话,出租车经营者的损失将极为惨重。
出租车从业者普遍担心,《规定》一旦实施,他们的心理压力十分沉重,对行车安全都会造成影响。如果营运证一旦被收回,有些人借贷的几十万元就打了水漂,一家人的生计将失去来源。正是因为担心蒙受这样的惨痛损失,一些出租车司机在打热线电话时失声痛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年前政府曾酝酿出台一个关于城市市容考核的标准,并要求所有行业进行整顿,力图打造文明、温馨、和谐城市。基于此,市交通部门出台了《规定》。还有一个没有写在纸上的原因是,2007年是市交通部门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的关键年,市民反映较大的出租车市容市貌的整洁与否很可能直接影响到评比结果。
有人认为,被管理者意见的缺失是此次管理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一些官员则认为这属于“内部管理”范畴,根本不需要听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出租行业的直接管理者,乌鲁木齐市统管办宣教科一位女工作人员连称“没想到”。她说,出租车司机大多素质不高,下发《规定》本想规范客运市场,建立一个长效管理机制,没想到他们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有她这种想法的人不止一个。
新疆天地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齐岳说,这种“没想到”恰恰说明一些官员官本位思想严重,服务意识缺位。政府的职能本来是服务大众,现在变成了行使权力。不从实际出发,只强调我管理你服从,管理方式粗放、简单、矫枉过正,与中央强调的“以人为本”管理方针相背离,不仅达不到设想的目的,反而会起到反效果,破坏和谐社会的建立。
高齐岳说,所有规定的订立都应该有法律依据,依法治国是根本,没有法律依据则应该慎行。像这样涉及到全市6000多人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已经不是一个“内部管理”就可解决的,出台这样一个规定,必须举行听证。类似与民生相关的火车票价、燃气价格调整等等问题都应让民众代表参与到管理中来,使之符合合法、民主并公示这个基本原则,而不能“想当然”。
经过这场风波,管理部门终于意识到,涉及到出租车经营权这一敏感问题,《规定》过于严厉,也过于着急了。
记者从乌鲁木齐市交通局了解到,管理部门目前正在矫正做法,在暂缓实施《规定》的同时,通过媒体公布了热线电话及通讯地址,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胥敏说,从2006年12月31日开始到现在,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接到60多个热线电话和一些信件。充分表现了公众参与管理的热情。
胥敏说,我们会综合社会意见,在合适的时机重新讨论修改《规定》,再选一个合适的时机出台相关条例。(记者 丁秀玲)
据哈尔滨市出租汽车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区扩大,出租车作为城市窗口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目前各家出租车公司的车体颜色不一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和城市的形象。为了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出租车外观形象,方便市民、外宾识别和监督出租车,管理部门决定从2006年开始对出租车进行车体改色工作。目前,已有1100多辆出租车率先“改装”上道运营。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不少哈尔滨市民抱怨:现在哈尔滨的出租车大部分都是红色的,本来就挺好认的。改成多种颜色后,将造成市民和外地乘客识别混乱。管理部门说给出租车改色有利于打击黑车、淘汰车、等,可那些车主比猴儿还精,早跟着改色了,到哪儿抓人家?
不少出租车司机在接受采访时,纷纷表示改色涉及广大出租车司机切身利益,管理部门连招呼都不打让人难以接受。哈尔滨华电出租车公司的孙师傅说:“我是出租车的主人,给我的车改色凭啥不跟我商量?再说无论啥样的车改色,都得用砂纸把原来的漆打磨掉重新喷。这样做对汽车伤害很大,而且很容易变色、褪色,造成车身老化。原厂的漆能挺到八年,改色后只能挺一年,一年后还有人出钱喷漆么?”更多详细
哈尔滨市财政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改色的事确实暂时中止了,目前一辆车的颜色也没改。”他说,“这件事是去年确定的,按道理应该去年就完成。因为出租车管理处先要确定颜色,再进行试喷、试看,才能提供技术参数,所以计划一直拖到今年才提交,但是采购刚完成,市政府就决定暂时中止了,现在我们还在等待相关指示。”
他也赞同出租车在出厂的时候定颜色的做法,认为财政应该尽可能拿较少的钱、甚至不拿钱就办好事、多办事。同时他也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倾听民意暂停为出租车‘换装’,表明决策更趋于民主、理性。”更多详细
浙江省慈溪市出租车司机叶师傅近来有些郁闷,为了置换一辆低耗省油的捷达柴油车,他四处奔波了好几个月,却处处碰壁。最近他和一些出租车司机同行再次向市交通局提出申诉,要求批准更新捷达车,得到了书面答复还是“不予同意”。
叶师傅闹不明白,买一辆既省油又省钱的柴油车,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卡在那里不肯松口。更多详细
过了“十一”长假,上海街头再也看不到奔驰出租车的靓丽身影了。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继8月初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宣布45辆“奔的”退出营运后,剩下55辆奔驰出租车也于国庆前夕全线“下岗”。
时间回到2004年元旦,也是一个喜庆的假日,大众出租首批50辆“奔的”上市运营,人们争相乘坐。去年5月28日,大众出租再添50辆“奔的”,上海成了当时拥有奔驰豪华出租车数量最多的城市。但风光只维持了两年零九个月,豪华“大奔”终究没能在上海出租车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更多详细
改了颜色后的出租车,也许真的能给这座城市增添几分亮色,但对一名乘客来说,他不可能因为自己乘坐出租车的颜色单调就抱怨,却一定会为自己花钱受到怠慢、甚至欺骗而感到心寒。所以,如果仅仅是出租车的颜色改了,服务人员的脸色没有改,仍是一副冷冰冰、牛哄哄的样子,那么,这种改变也就失去了意义,就如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穿上马夹我就不认识你啦?!”
现在我们学南方经验,也要“改颜色”,并无不可;关健是,切不可止于形式上的模仿,而应更注重内涵塑造。在投巨资美化外在形象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素质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感,使全行业精神面貌有一个质的转变。这是百姓最关心的,也是有关部门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认真考虑的;否则,厚此薄彼,难免又要像果戈里大街上的有轨电车一样,背上“滥用纳税人钱财做表面文章”的骂名。
据“中国城市发展问题”专家组观察,中国多数城市存在并依然热衷于形象工程,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修建宽马路、大广场,移植大树进城,打造超规模标志性建筑,跟风建设开发区、大学城、高尔夫球场等。这些“形象工程”浪费了资金和土地,消解了地方文化和城市特色。
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尴尬”,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在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其社会功能却存在着明升暗降的现象,在不少情况下,城市规划被曲解,成为一种技术工具;二是城市规划工作的法律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对于土地市场的引导与调控十分有限;三是城市规划的政策伦理有待重新确立,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的现象经常出现。专家们认为,在以科学规划解决城市发展中,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推进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